盛鹏智投
作者 / 林海东
7月20-22日,平安北道、慈江道大部分地区和两江道部分地区将出现150-200毫米大雨、暴雨,局部地区可能达到250-300毫米,并且可能伴有雷电与大风。这是日前《劳动新闻》及KCTV向朝鲜国内发出的雨情警报。
值得注意的,平北、慈江、两江三道恰是去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地方。这几天,我们也在讨论天气变化的情况,我家@恰饭小编说,考验朝鲜工程质量的时候到了。
上述三道去年7月底洪涝灾害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历历在目,朝鲜灾后重建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住房建设,二是堤防建设。人在丹东盛鹏智投,这两项建设工程近在眼前,这些在几个月内迅速完成的工程是否能扛过今年的雨季,一直是我们观察的重点。以近在咫尺的新义州威化岛为例,沿江的楼群已经完成半年有余,堤防的加固仍在持续推进中,即将到来的这场大雨的确是考验;岛上正在兴建450公顷大规模温室农场,据说已经建得七七八八,这场大雨对这个在建重点工程来说,也是一次考验。
除此之外,我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是朝鲜正在收获的夏粮,不知会否受到这场大雨的影响。7月20日一早,朝中社发布详细报道,《劳动新闻》也用头版整版篇幅报道了这条消息,称今年小麦、大麦夏收已经适时完成,粮食生产计划超额完成,收成预计是2021年小麦产量的三倍以上,涌现出34个丰收郡、664个丰收农场以及众多丰收作业班、小组和个人。报道列举了今年各地小麦种植及收获情况;其中,朝鲜最大“粮仓”黄海南道今年小麦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万多公顷,取得“最高成绩”,另一个“粮仓”黄海北道也获得了“历年罕见的大丰收”。这意味着,即将到来的这场大雨于朝鲜夏粮收获无碍。
丰收的喜悦。当朝鲜农民在田里劳动时,田埂上总有那么一帮人挥舞红旗喊口号,他们不能下来伸把手儿吗?
自1990年代“”以来,粮食是困扰朝鲜的长年问题、常年问题,以至于“缺粮”成为朝鲜的一个标签。怎么解决长期持续的粮食短缺问题?一靠自产,二靠国际援助。但2020年以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全球性原因,国际援助难以进来,只能靠自产。但自产弥补不了粮食短缺,每年总有几十万吨的缺口,大约是全国2-3个月的需求量。怎么办?
2021年9月,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即改变粮食生产结构,除传统的水稻种植之外盛鹏智投,增加小麦、大麦的种植面积;朝鲜官方将这个办法称为“革命性方针”。同年12月,金正恩在劳动党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新时代农村发展纲要,把这一方针正式列入这个十年纲要,进一步提出将朝鲜人民主食结构改变为以白米饭和面粉食品为主的要求;当时《劳动新闻》曾发表社论,提出将人民生活恢复到“苦难行军”之前水平的战略目标。
众所周知,朝鲜传统上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此次朝媒将其称为“固化的粮食生产结构”),小麦、大麦种植较少。那么,金正恩为什么要改变这个粮食生产结构呢?此次朝媒报道把这个问题回答得十分清楚,主要有两条:一是小麦一年可以种植收获两季,可以提高粮食总产量;二是小麦耐旱性强,且可以在台风和暴雨影响严重的雨季前收获,能够确保安全收成。
在这个前提下,朝鲜近年来力推、强推“扩大小麦种植面积”这件事儿,并且将其作为改变粮食生产结构的“首要课题”,将其作为“政治问题”来对待。四年来,不仅过去种玉米的地改种小麦,而且在逐地块、逐田块的“精细调查登记工作”以及通过“群众运动”确定田块情况之后,只要是适合种小麦的地也都改种了。此次朝媒报道称,大量农田在过去四年中改种小麦,麦田面积比以往增加两倍以上,仅今年就比2024年增加了3万多公顷。
改玉米等传统作物为小麦、大麦,我们且不论它是否符合朝鲜实际,只需要看它对粮食总产量以及减少粮食缺口的贡献。很遗憾,朝鲜自己很少对外公布粮食相关数据,只能从联合国和美韩等方面的推测预估数据做大概说明。
我们从新时代农村发展纲要公布的2021年开始看,朝鲜保持基本粮食供应每年约需要550万吨粮食(脱粒后),2021-2024年的粮食缺口在约80-100万吨不等;也就是说,即便在朝鲜宣告粮食“丰收”的2023年(482万吨)、2024年(478万吨),缺口还是存在的。金正恩也曾坦承2023年春季发生严重粮荒,需调集军粮及军用储备粮以满足基本粮食供应。
我们再来看朝鲜这几年小麦产量的变化。朝媒此次报道称,预计收成将是2021年小麦产量的三倍以上。这里有个问题,“2021年产量三倍以上”是本季收成还是全年收成?朝媒语焉不详,我们暂且把这个问题搁到一边,等后续再加以确认,先按全年收成计。那么,2021年的小麦产量是多少?联合国方面的统计大约是14万吨左右,按此计算,则今年则为45-50万吨左右。朝鲜2024年的小麦产量约为28万吨,是2021年产量的两倍;今年是2021年三倍以上,与今年新增的3万多公顷种植面积大致对得上。
但问题出来了,小麦产量的增长建立在玉米等作物产量的减少上。从2021-2024年的粮食缺口情况看,一进一出,实际对弥补粮食缺口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元帅还是要面临人民的口粮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2023年春季粮荒之外,近年来朝鲜的粮食问题并不严重,解决的途径不在自产粮食产量提高上,而在通过进口粮食来弥补缺口。在联合国等国际援助尚未恢复的情况下,朝鲜进口粮食大致有两个途径,一是自行多方采购,二是来自“最亲密关系”的援助。自产粮食(含土豆)加上这些进口粮食,再加上偶尔动用军粮或储备粮,朝鲜人民的基本吃饭问题目前已经可以得到保障,于是,在今年小麦“丰收”之后,元帅舍杂粮专攻水稻、小麦的步伐可能会继续加快。
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